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2020“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

25310人浏览过 166人参加

2020/04/01 00:00~2020/12/31 23:30

山东省烟台市

  参赛报名
    1094
  • 主页
  • 赛事通知
  • 组织机构

图片轮播

更多 
上一张 下一张

大赛简介

更多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2020“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对微纳传感技术的兴趣,启迪创新思想,培训传感器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快传感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传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进而推动我国传感技术的发展。

大赛的主题为“ 传感互联 微纳智造”,将从微纳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以微纳传感器的创新研究及其智能应用为依托展开。按照未来微纳传感器及其智能应用对大学生技能的要求设置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覆盖了微纳传感器的创新设计、微纳工艺研究、极端条件的标定测试及其智能应用等方面,不仅能考察参赛选手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更能培养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本领。主要面向智能制造与装备、航空航天、海工装备、微电子与通讯工程、过程装备与流程控制、生物医药、可穿戴电子产品、物联网领域等实际应用背景。

参赛对象为截至2020年11月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参赛队伍为单位进行报名,每支参赛队伍由5名以内学生组成,指定队长1名。每支赛队可指定1-2名本校老师为参赛队的指导老师。

大赛决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授予获奖证书和奖金。

 

赛事新闻

更多 
决赛结果公布

决赛结果公布

2020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第一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决赛结果公布经参赛队伍现场或网络视频答辩,专家现场评审打分, 大赛评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共计36项,其中本科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6项;研究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4项。现将结果公布如下:本科生组序号作品名称单位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奖项1基于相位测量偏折的晶圆表面面形检测系统中国计量大学沈芳沅、陈睿智、王宇静、夏君陶、吴益泽王道档、刘维一等奖2“哪吒”号水下智能机器人郑州大学李元昊、卢航宇、刘德威、钱博赵凤霞二等奖3跨尺度激光三坐标测量仪中国计量大学施林臻、杨品澒、吴思恬、陈紫依、罗辉江文松三等奖4可穿戴人体传感器系统设计华南理工大学李泽泓、黄长松、蔡阳、陈张睿、陈永琪陆龙生三等奖5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压电器件制备及其可穿戴传感系统实现西安交通大学牛万灏、米翔宇、宋启航、忻超杰陈小明三等奖6基于数字全息技术的微纳米几何量测量装置中国计量大学王唯逸、窦雨菲、张立平、张庭榕、麻炜中刘维、孔明三等奖7一种通用型非接触式微轧制压力检测控制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王逸聪、武德生、刘玉朗、刘颖洁杨立娟优秀奖8用于运动假肢感知的电子皮肤江汉大学徐冰灿、谢玲珠、罗杰勇、徐天益、胡思齐轩亮、易圆圆优秀奖9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系统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曹汉清、顾朗陈祥、田梦婕优秀奖10基于霍尔转把原理的水下调速开关郑州大学胡京阳、乔宗滨、顾梦彬刘德平优秀奖11基于微纳传感的智能伞江汉大学刘闯、彭煜、汪镇康、张灿文、王思棋曾凡琮、孟丽君优秀奖12鸿蒙之心——一体式自然能量膜西北工业大学聂德志、余濛濛、曾孝诚、范景辉、陈一鸣陶凯优秀奖研究生组序号作品名称单位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奖项1可穿戴病患步态分析与机能评价系统浙江大学郭彦、王磊刘涛一等奖2多功能高分辨率原位电生理测量探头西安交通大学焦阳博翰、王志武、程磊、郑强强、尚金道庄健二等奖3分区域拟指纹结构的全柔性多功能触觉传感器浙江大学朱凌锋、穆聪聪、鲁映彤、丁文、陈志坚汪延成、梅德庆二等奖4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可插入式多测点薄膜温度传感器西安交通大学刘兆钧、刘延、刘江江、江山田边、张仲恺二等奖5基于石墨烯的高响应度光电探测传感器西安交通大学吉培瑞、程碧瑶、索浩、王一鸣杨树明三等奖6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供能海洋监测系统长春工业大学于洋、王健龙、马腾程廷海、于鑫三等奖7叠层陶瓷薄膜高温应变传感器大连理工大学李剑、刘志春、张朝阳、曹森、杨明杰梁军生三等奖8芯片式氮化铝超声波换能器北京大学邱奕翔、王郴、张耿涛、王楠鑫金玉丰三等奖9基于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透射式健康监测仪深圳大学林泽洲、甄惠杰、王旭晟张希三等奖10用于机器人灵巧手的双参量材质识别传感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王作为、张福政、徐祥跃林启敬、蒋庄德三等奖11基于微机械压电超声换能器的高精度气体流量计浙江大学李东升、陈旭颖、屈梦娇、朱可、杨邓飞谢金优秀奖12面向多尺寸目标一体式分离的Kirigami结构柔性可调制微纳传感器北京大学张美璇、徐涵、马英伦刘姚萍优秀奖13便携式现场生化靶标自检测纳流体传感器北京大学郭业昌、谢晓鑫、范安骏逸王玮优秀奖14人机交互的可穿戴远程可控机械手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徐洪成、胡新康、王猛、段玲、严苏云高立波、王卫东优秀奖15高精细度光纤MEMS压力传感器北京理工大学吴凡、常庄、王嘉琪江毅优秀奖16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用柔性三维力传感器西安交通大学王松、张雅馨、牛忠楠王琛英、蒋庄德优秀奖17基于精准微孔滤膜的肺癌早期检测与智能诊断系统北京大学李婷宇、刘政刘姚萍优秀奖18基于纸基微流控生物纳米传感技术的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电子科技大学郭倩、孙志康翁璇优秀奖19面向无声语音识别的柔性可穿戴人工喉研究苏州大学汤添益、徐印、耿江军、樊炎、侯诚刘会聪、张虹淼优秀奖20高性能微纳材料原位扭转测试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王曙东、丁延玉、王栋杰、任子明韦学勇优秀奖21多波段石墨烯基光电探测系统北京交通大学李宇宁、张扬、方媛、尤晴邓涛、朱明强优秀奖22一种电位测量和刚度筛选的耦合式传感方法及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周子隆、钟科航、李红云、饶泽泓冯跃优秀奖23基于超构表面的阵列式光谱传感器湖南大学赖嘉杰、欧香念、罗栩豪、彭颖、杜明宸胡跃强、段辉高优秀奖24基于铁磁/反铁磁耦合的抗干扰AMR传感器及其应用西安交通大学胡超杰、温涛、苏玮、陈奕成、邓致远王志广、刘明优秀奖
决赛通知

决赛通知

关于举办2020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第一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决赛的通知根据《2020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第一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通知》的赛事程序安排,“明石杯”第一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简称“大赛”)决赛将于8月15-16日在山东烟台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对象及要求1、60项获得大赛初赛一等奖的作品,其中本科生组20项,研究生组40项。2、参赛团队人员要求因为疫情管控原因,各参赛队伍进入决赛答辩现场的人员不超过2名(队长必须参加)。请参赛队伍队长填写《决赛参赛回执表》,并于8月7日前发送到大赛邮箱:mnems@xjtu.edu.cn。二、赛程安排及地点1、赛程安排:8月14日全天,报到8月15日全天,大赛决赛8月16日上午,颁奖仪式2、地点:报到地址及住宿酒店:烟台开发区智选假日酒店(福莱店)(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秦淮河路10号)决赛答辩地点: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党建学院(地址:烟台开发区金沙江路155号)三、决赛形式1、决赛包括作品展板展示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2、请各参赛队伍在大赛官方主页“资料下载”中下载展示模板,并将展板内容与参赛作品信息简表于8月9日前返回组委会邮箱,作品展板将由组委会统一印刷制作,命名规则:组别(本科生组/研究生组)+队长姓名+参赛作品名称(展板/简表)。3、现场答辩分“作品介绍”和“专家提问”两个环节,其中作品介绍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作品介绍可以是PPT介绍、视频或实物展示等形式。现场报到时,请各参赛团队提交答辩PPT、展示视频等电子材料,如有实物展示,请直接带到决赛现场。注意:所有答辩材料不能体现指导教师和参赛单位信息。4、现场答辩顺序通过抽签决定,请各参赛队伍的队长务必于8月6日前添加到如下表所示的本科生组或研究生组的微信群,届时将在微信群中抽签决定答辩顺序。本科生组微信群二维码研究生组微信群二维码本科生组联系人:王老师 18220580891研究生组联系人:魏老师 15191414796四、住宿与餐饮1、大赛组委会为每支参赛队伍负责2名队员的住宿和餐饮,其余人员食宿自理。会务组所安排住宿为2人标准间,尽量将同一团队成员安排在同一房间;若遇性别等原因无法安排在同一房间,将进行适当调整。2、会务组可以帮忙预定其余人员的住宿,如有需要,请在会议回执表中注明。五、奖项设置决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按照参赛队伍的决赛综合成绩评出,获奖者被授予获奖证书并获得相应的奖金,其中: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3万元;三等奖,奖金1万元;优秀奖,奖金3000元。六、其他事项其他未尽事宜请关注决赛官方网站。赛事咨询:029-82663008电子邮箱:mnems@xjtu.edu.cn大赛官网:http://msiac.icrp.xjtu.edu.cn/附件(请在官网“资料下载”中下载):1、参赛回执表2、信息简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组织委员会2020年8月3日
初赛结果公告

初赛结果公告

        2020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初赛已于近期落下帷幕。经过形式审查、专家网络评审,《基于大数据和云服务的新冠肺炎“四类人员”智能监测装置》等84个项目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大赛初赛获得一等奖的团队进入决赛环节,决赛的要求、日程安排、奖项设置等另行通知。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于8月3日前以书面的形式实名向大赛组委会反映。电子邮箱:mnems@mail.xjtu.edu.cn联系电话:029-82663008 联系人:王老师特此公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组织委员会2020年7月30日序号作品名称队长姓名参赛单位获奖等级参赛组别1基于大数据和云服务的新冠肺炎“四类人员”智能监测装置梅磊江汉大学一等本科生组2鸿蒙之心——一体式自然能量膜聂德志西北工业大学一等3用于运动假肢感知的电子皮肤徐冰灿江汉大学一等4一种通用型非接触式微轧制压力检测控制系统王逸聪西安交通大学一等5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系统曹汉清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一等6基于多目立体视觉的管道尺寸偏差在线监测系统陈莉浙江理工大学一等7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压电器件制备及其可穿戴传感系统实现牛万灏西安交通大学一等8基于霍尔转把原理的水下调速开关胡京阳郑州大学一等9可穿戴人体传感器系统设计李泽泓华南理工大学一等10“哪吒”号水下智能机器人李元昊郑州大学一等11基于相位测量偏折的晶圆表面面形检测系统沈芳沅中国计量大学一等12基于微纳传感的智能伞刘闯江汉大学一等13一种基于 RFID 的医院管理系统岳文利西北师范大学一等14基于数字全息技术的微纳米几何量测量装置王唯逸中国计量大学一等15Chaperone:纳米显微镜检测云服务平台陈哲堃厦门大学一等16基于生物信息反馈的智慧情景照明系统洪炼重庆邮电大学一等17微纳传感智能角法——ROBOCUP智能拔罐机器人刘妍合肥工业大学一等18跨尺度激光三坐标测量仪施林臻中国计量大学一等19基于3D打印和清洁化学能源的水下柔性仿生机器人许津玮西安交通大学一等20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多功能护臂黄书扬厦门大学一等21基于微纳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杨娜重庆邮电大学二等22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流式细胞检测平台的设计白云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23智能水域检测平台李嘉郑州大学二等24多壁碳纳米管界面传感器及其在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原位监测中的应用迟雨欣华东理工大学二等25基于上转换长余辉材料的指纹识别机器人装置邢瑞天津大学精仪学院二等26基于面向万物互联的离网太阳电池锂电池复合供能单元研究张云龙兰州大学二等1用于机器人灵巧手的双参量材质识别传感系统王作为西安交通大学一等研究生组2基于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透射式健康监测仪林泽洲深圳大学一等3新型工业气动电五官-摩擦电式流量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王铮长春工业大学一等4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用柔性三维力传感器王松西安交通大学一等5基于柔性应变传感器的数据手套及其系统构建王子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等6人机交互的可穿戴远程可控机械手系统徐洪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等7分区域拟指纹结构的全柔性多功能触觉传感器朱凌锋浙江大学一等8高精度MEMS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设计王李西安交通大学一等9面向机械轴承状态智能监测的新型摩擦电式集成传感器殷梦飞长春工业大学一等10便携式现场生化靶标自检测纳流体传感器郭业昌北京大学一等11基于超构表面的阵列式光谱传感器赖嘉杰湖南大学一等12芯片式氮化铝超声波换能器邱奕翔北京大学一等13面向无声语音识别的柔性可穿戴人工喉研究汤添益苏州大学一等14用于民航飞行安全的新型声表面波结冰监测技术研究尹怡宁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等15高精细度光纤MEMS压力传感器吴凡北京理工大学一等16多波段石墨烯基光电探测系统李宇宁北京交通大学一等17面向肿瘤转移精准诊疗的新型微透析式传感器浑婷婷北京大学一等18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供能海洋监测系统于洋长春工业大学一等19多功能高分辨率原位电生理测量探头焦阳博翰西安交通大学一等20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可插入式多测点薄膜温度传感器刘兆钧西安交通大学一等21一种用于颈椎弯曲监测的可穿戴织物基柔性应变智能传感系统王云凤西安交通大学一等22用于水质监测的集成智能传感器徐凌峰中国计量大学一等23微型MEMS Pirani真空规传感器赖俊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一等24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新型脚部运动状态监测传感器杨伟雄长春工业大学一等25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MEMS高温传感器姬中林上海交通大学一等26一种石墨烯谐振式光纤压力传感器刘宇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27基于铁磁/反铁磁耦合的抗干扰AMR传感器及其应用胡超杰西安交通大学一等28可穿戴病患步态分析与机能评价系统郭彦浙江大学一等29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新型自驱动直线运动传感器高强长春工业大学一等30基于纸基微流控生物纳米传感技术的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郭倩电子科技大学一等31基于精准微孔滤膜的肺癌早期检测与智能诊断系统李婷宇北京大学一等32高性能微纳材料原位扭转测试系统王曙东西安交通大学一等33基于MEMS工艺的 气体微压测量的光纤压力传感器樊旭西安交通大学一等34面向多尺寸目标一体式分离的Kirigami结构柔性可调制微纳传感器张美璇北京大学一等35可用于智能头盔的柔性微纳压力传感器李鑫中国矿业大学一等36基于石墨烯的高响应度光电探测传感器吉培瑞西安交通大学一等37一种电位测量和刚度筛选的耦合式传感方法及系统周子隆北京理工大学一等38叠层陶瓷薄膜高温应变传感器李剑大连理工大学一等39基于微机械压电超声换能器的高精度气体流量计李东升浙江大学一等40基于PERFECT filter的感染快速、高灵敏检测周文博北京大学一等413D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管式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李柯北京交通大学二等42新型纸基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徐凤乾河南工业大学二等43体声波中介的ME微型磁场传感器陈锶西南科技大学二等44基于MEMS电容式加计的地震烈度仪齐永宏西安交通大学二等45高端红外传感器设计与制造王子凡北京理工大学二等46多环并联差动式电容角位移传感器傅雨晨华侨大学二等47基于图形化石墨烯的多功能可穿戴柔性传感器李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48MEMS智能燃气表刘根利重庆科技学院二等49磁电阻传感器的一维距离测定与平面定位段君宝西安交通大学二等50基于动态热成像的集成热源3DIC互连缺陷检测技术杨宇驰北京大学二等51基于隧穿磁电阻(TMR)传感器的磁成像系统王立乾西安交通大学二等52基于微纳纤维的分布式氢气传感系统周江维中国计量大学二等53基于声表面驻波的微流控粒子分选检测平台徐雪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54计算电容低温液位微纳传感器郑莹洁中国计量大学二等55面向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线基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孙志康电子科技大学二等56多场景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薛志凌中北大学二等57大藤峡人字闸门智能监控MEMS传感器谢子仪上海交通大学二等58基于脑电/肌电/触觉的可穿戴多模态智能感知系统赵楠上海交通大学二等

明石微纳

更多 

      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是明石创新旗下微纳传感技术产业板块核心企业,隶属于明石创新产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MEMS传感器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集成光学器件、环境在线监测、石墨烯电子器件、精密仪器、算法与系统软件的研发与制造,组织研发攻关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在研多个可替代进口的核心部件和系统产品,在建国内一流微纳传感技术研发中心、纳米新材料研发中心及大型综合性MEMS芯片研发实验线,在微纳传感技术产业领域构建完整的设计、制备、封装、测试能力。

      在研发方面集聚了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了“西安交通大学(烟台)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研究院”,与天津大学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共建了“天津大学·明石创新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由中国高端MEMS传感技术开拓者、中国工程院蒋庄德院士领衔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担任科研带头人,打造微纳传感技术创新高地与产业集群。

参赛资料下载

更多 
作品展示模板 下载
信息简表 下载
参赛回执表 下载
可行性报告模板 下载
知识产权承诺书 下载

主办方联系方式

更多 

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29-82663008

邮箱:mnems@ xjtu.edu.cn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明石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

明石创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

明石创新技术集团

教育部“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我要报名 登录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通道

更多 

会议主办方

更多 
主办方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承办方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
承办方 西安交通大学(烟台)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研究院
承办方 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
承办方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
承办方 教育部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承办方 中国先进制造业投融资服务联盟
协办方 微纳系统与智能传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协办方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纳米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重要日期

更多 
报名注册截止日期
2020-06-30 马上注册
隐藏分享

分享这个会议

http://eventm.icrp.xjtu.edu.cn/105078996
扫描以上二维码
分享到社交网络
或者分享到:
更多

图片预览

图片展示